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万事只求半称心

来源:建筑材料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朋友甲来到朋友乙家小酌,三杯过后,朋友乙来了兴致,非请朋友甲给题几个字挂在他家新居客厅。 朋友甲自谦字写得不好,一再推辞。但朋友乙就是不依不饶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天,朋友甲来到朋友乙家小酌,三杯过后,朋友乙来了兴致,非请朋友甲给题几个字挂在他家新居客厅。

朋友甲自谦字写得不好,一再推辞。但朋友乙就是不依不饶,非让他写不可,朋友甲只好从命。他展纸、磨墨,挥笔写下了四个大字:“常想一二”。

朋友乙问:“这是什么意思?”

朋友甲答:“意思是说我的字写得不好,你看到这幅字请多多包含,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那就会原谅我了。”

朋友乙一听,这话显然是玩笑,便接着说:“别调侃我了,到底是什么意思?”

朋友甲这才一本正经地说:“有道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淹没了。”

朋友乙听了非常欢喜,立马把“常想一二”这四个字装裱好挂在了客厅。

几个月之后,朋友乙又来向朋友甲求字,说是“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一回家之后看见那幅‘常想一二’心里就舒坦多了。但是墙壁太大,一幅字显得空,你再写几个字吧!”

对于好朋友,朋友甲一向是有求必应。于是他又挥就了四个字:“不思八九”,作为“常想一二”的下联;上面又写了“事事如意”的横批,中间随手画了一幅写意莲花。

没想到过了几个月,朋友甲再婚的消息传开后,引起许多离奇传说与流言蜚语,他感到很困扰。朋友乙有一天打电话来,说他正坐在客厅里,想不出用什么话来安慰他,只好用他自己写的字念给他听:“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朋友甲接到朋友乙的电话很感动。这使他进而想到,在别人的喜庆里去锦上添花是件容易的事,但在别人的苦难里去雪中送炭却是很困难的事,这种“容易”与“困难”的比例,大约也是“八九”与“一二”之比。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当然更甭说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不过,大可不必去在乎什么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甚至落井下石的人。相反,却要从生命的痛苦与挫折中、从情感的相逢与离散中,去寻索积极的、快乐的、正向的观想,这种观想,正是“常想一二”的观想。

这则故事使笔者想起了杭州灵隐寺内有这样一副语言朴实、富含哲理的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种“半称心”其实是一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与“常想一二”的观想一脉相承。这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生命中“不如意”的事总是免不了少不了的,如果把多少年的“不如意”累积起来纠结于心,就会倍加痛苦甚至绝望消沉。忽略那八九成的不如意事,常想一二可喜可贺的如意事,就能让我们感到庆幸、懂得珍惜、坚定信心、凝聚力量,进而推开幸福之门、打开快乐之源、升启希望之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要学会在万般苦难中苦中作乐,折磨来临时能逆来顺受。

仔细想一想,凡大人物,他们的人生不如意事总是十之八九,但他们却能做到“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最终他们都能超越苦难,把苦难化成生命中莲花盛开的最肥沃的养料。这些大人物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勇气,永远令人敬仰、给人力量。这有力地证明:快乐不快乐,如意不如意,并不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于思想的深度。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文章来源:《建筑材料学报》 网址: http://www.jzclxb.cn/qikandaodu/2021/0511/380.html



上一篇:转正遭拒痛下杀手谁让你动了我的青春
下一篇:讲究住房心情舒畅

建筑材料学报投稿 | 建筑材料学报编辑部| 建筑材料学报版面费 | 建筑材料学报论文发表 | 建筑材料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建筑材料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