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筑材料学报》期刊栏[04/29]
- · 《建筑材料学报》数据库[04/29]
- · 《建筑材料学报》投稿方[04/29]
- · 建筑材料学报版面费是多[04/29]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设计及节能措施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质的飞跃,人们对住宅建筑提出更高要求。对于住宅建筑来说,电气设计与建筑功能存在一定联系,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前者存在问题会对后者的正常使用
0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质的飞跃,人们对住宅建筑提出更高要求。对于住宅建筑来说,电气设计与建筑功能存在一定联系,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前者存在问题会对后者的正常使用产生影响,也会导致电能发生损耗。所以在开展具体设计工作时,要重视电气设计的作用,以及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以保证电气设计充分发挥作用。
1 建筑电气设计简述
住宅小区建筑电气设计指的是,对建筑要求、功能等进行全面考虑,对电气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工作。首先要以住宅小区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符合要求的供电负荷等级,并且对相对应的配电系统等参数做好计算工作。同时也要做好防雷接地等相关设计,保证与住宅小区内建筑相关的各种电气方面的参数都符合规定要求。其设计意义为:在住宅小区应用电气节能技术,主要目的是减少电能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损耗,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在传统的发电工作中,火力发电方式使用较多,但其不仅能源损耗巨大,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所以将两者进行对比,电气节能技术优势较为明显,未来发展潜力更大。
2 设计原则
2.1 适用原则
电气设计要表现出节能效果,必须结合当前住宅小区实际用电情况开展设计工作,提高用电安全性。由于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建筑市场竞争力度大,电气设计非常复杂,危险性高,在对两者进行统筹考虑时,要使用多种先进的技术进行设计,以达到预期设计效果。并且要以具体的节能用电体现效果为基础,不断对设计效果进行完善。同时也要科学设计电气线路及其相关参数,确保电力系统能保持稳定运行状态,防止影响用电安全。否则不仅体现不了电气设备的使用价值,反而会导致电气设计工作效率较低,给小区居民带来用电威胁[1]。
2.2 节约原则
全球资源不是取之不竭的,我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耗速快、消耗量巨大,这造成的能源紧缺问题,严重阻碍国家的发展。其中,电力能源的正常供应,是保证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基础。但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其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况。所以要基于节能环保进行建筑电气的高质量设计。同时也要对当前住宅小区用电情况进行考察了解,并结合相关政策,对电气设计进行不断调整,确保节能效果能充分体现出来。
2.3 经济原则
建筑电气的使用价值较多,主要体现在:为居民提供日常电力需求、为相关企业增加经济收益,以及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在整个建筑电气设计工作开展前期,需要投入一定成本。因此,在进行此工作时,不仅要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也要控制投入成本,遵循经济性原则,确保获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也要基于电气设计进行科学的预算工作,以增加建筑电气工程项目的效益。
3 节能措施分析
住宅小区电气设计包含的内容较多,在具体的节能设计工作中,很多领域都需要应用节能环保措施,设计人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提高节能环保措施表现效果。
3.1 变压器节能
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变压器是导致电力资源发生损耗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住宅小区电气设计时,做好变压器方面的节能设计,对提高整体节能水平具有一定意义。在开展设计工作过程中,对变压器进行优化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变压器负载。在进行电气系统设计工作时,需要以某一个电网容量、额定功率等指标,来进行变压器的选择。通常情况下,优质的变压器表现为,负载率是变压器自身额定功率的70%~85%之间。而具体的实践结果为,变压器要保持正常运行,其负载功率是不低于以上所体现的百分比数值。在这种情况下,表面的缺陷为运行时变压器损耗快速增加,对变压器的使用期限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当变压器的负载低于以上所体现的最低70%的数值时,又会导致运行效率降低的情况,影响整个电网的运行。所以在对变压器进行选型设计过程中,要重点分析电网的实际负载,再对变压器进行选择。
(2)节能型变压器。在进行建筑电气设计时,可采用多种类型节能型变压器,以降低电力消耗。相关数据表明,在整个住宅小区耗能中,电力系统变压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损耗在整个系统产生损耗总电能占比较高[2]。所以从这可以看出,降低前者产生的消耗,有助于减少系统中变压器产生的损耗,而且要尽量选择节能型变压器。在当前变压器实际应用中,发现硅钢片变压器节能效果良好,其不仅能减少电能消耗,也能保持变压器正常运行。
文章来源:《建筑材料学报》 网址: http://www.jzclxb.cn/qikandaodu/2021/0706/586.html
上一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下一篇:年材料科学类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