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雕塑的建筑从汉代出土陶楼谈建筑教学中雕塑感

来源:建筑材料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7BZX115) Both architecture and sculpture occupy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are art forms related to form and structure. They have obvious commonality in category characteristics. The "scul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7BZX115)

Both architecture and sculpture occupy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are art forms related to form and structure. They have obvious commonality in category characteristics. The "sculpture sense"of architecture and the "architectural sense" of sculpture are also the topics that people constantly discuss. The pottery buildings unearthed in the Han Dynasty are in the form of sculpture, which has both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and the sculpture style of the Han Dynasty. Taking pottery build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sculpture sense" intervention in architectural teaching.

引言

建筑与雕塑都是古老的艺术形式。从形态学上看,两者也有共通之处,都是占据三维空间的形体艺术。一直以来,建筑与雕塑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留下的建筑和雕塑遗迹中都可以作为见证的。汉代出土的陶楼是以雕塑形式呈现的建筑。作为明器,它是古代丧葬文化的产物,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并且,作为具有三维实体的器物,其与汉代平面图像中的建筑及历史文献都具有相互印证的意义。陶楼是对汉代现实中建筑的模拟,由于明器的特殊功能,这些建筑又以意象化的语言来表现。并且,这些建筑是通过雕塑的手段来完成的,兼具汉代建筑风格和雕塑风格。作为雕塑的建筑,它更是我们探讨建筑中“雕塑感”介入的一个典型的实例。基于此,文章从建筑整体形态的构筑、雕塑造型与建筑结构的互动以及所塑造的形象对建筑的象征性角度出发,以汉代出土陶楼为例,探讨“雕塑感”对于建筑教学的意义。

1 直率自然——建筑空间与形态的构筑

建筑与雕塑虽然都具有三维空间的特性,但两者的根本不同在于功能上的差异。建筑虽然也发挥纪念性的作用,也有纯粹纪念性、标志性的建筑形式如塔等,但建筑最主要的功能还是要为人提供实用的活动空间。雕塑则没有实用功能的限制,它可以自由探索各种形体在空间中的可能性,从而运用各种雕塑语言,集中有力地来表现不同主题的内容、情感和思想。然而,在外观形式上,雕塑与建筑在语言和形式上一直都是相互依存和补充的。历史上也会不断有建筑师探索如何在建筑中引入雕塑元素,或者说有很多建筑外观看起来就是一件雕塑。对于建筑而言,除了具体实用功能的设计之外,整体的外观和结构形态也是极为重要的,这对于观者更具有直接的视觉感染力。因此,形态空间的研究和锤炼是建筑教学的重要方面。可以说,这也是建筑是否具有艺术美的关键之一。

汉代出土的陶楼建筑,其本身也属于中国传统雕塑,既蕴含了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方式,更是直接以雕塑的形态来对建筑进行意象化的表现。作为雕塑的建筑,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具有建筑意味的陶塑模型。到了汉代,由于厚葬之风盛行,更是制作了大量的建筑明器,种类丰富,既有单体的楼阁、亭榭、仓房等,也有群体式的院落组合。明器的特殊功能,加上是陶土所塑,更是充分发挥了泥土的可塑性,因此在形态也会比较自由,或是进行有意味的夸张。这种表现形式尤其体现出梁思成、林徽因所说的“直率自然”:“历来被视为极特异神秘之中国屋顶曲线,其实只是结构上直率自然的结果,并没有什么超出力学原则以外的矫揉造作之处,同时在实用和美观上皆异常的成功。这种屋顶全部的曲线及轮廓,上部巍然高耸,檐部如翼轻展,使本来极无趣、极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美丽的冠冕,是别系建筑所没有的特征。”[1]的确,这些特点在汉代陶楼中自由、轻松地表现了出来。这些建筑尺度都不大,却有着汉代雕塑特有的浑厚,而作为建筑又多了很多透空的处理,浑厚中又见空灵。根据不同类型,塑造出不同形态特点的建筑。其中,楼阁一类集中体现了汉代建筑结构的匀称和舒展。并且,作为古人对升仙向往的一种建筑形式,又呈现为纵向的形态,致力于向上飞扬之势的构筑。作为储存粮食的仓楼,形态上一般会通过宽阔的长方形平面来组合,整体造型简洁、严实、稳重。水榭作为休闲娱乐的建筑形式,则以十分通透的结构形态来表现,并且所塑造的人物、动物占有很大的比重,共同营造出生动的生活场景。

实际上,不同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一种特定建筑形式,通过标志性的形态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埃及金字塔以一种底阔而顶尖的稳固造型作为永恒的象征;希腊建筑则以合乎人体美的经典比例结构,并结合大量的雕刻构筑出高贵、典雅的建筑样式。哥特式建筑则以一种强烈的、直入苍穹的尖顶为形态特征,以体现朝向天国的意志指向性。中国园林建筑则致力于人与自然山水的和谐,注重横向空间的展开,悠远迂回、四通八达、移步换景,营造可观、可居、可游的山水画境。天坛则是中国人天圆地方宇宙观的呈现。如果在建筑的教学和模型的制作中,加强从雕塑形态角度切入,利用雕塑的可塑性和对形态的纯粹表现,进行小尺度建筑外观形态的塑造,对于进一步领悟建筑形态学,丰富对形体的认知是很重要的训练。

文章来源:《建筑材料学报》 网址: http://www.jzclxb.cn/qikandaodu/2021/0707/608.html



上一篇:南宁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文化价值研究
下一篇:基于建筑产业链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建筑材料学报投稿 | 建筑材料学报编辑部| 建筑材料学报版面费 | 建筑材料学报论文发表 | 建筑材料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建筑材料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