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都市“暖”心人从“材料学痴”到“土建达人”

来源:建筑材料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6岁的张桐是济南能源集团所属济南热电腊山分公司安全生产技术处副处长,他善于探索发现、创新求变,来到公司3年来,参与了多个项目的技术改造与创新,凭着年轻人的拼劲和钻劲

26岁的张桐是济南能源集团所属济南热电腊山分公司安全生产技术处副处长,他善于探索发现、创新求变,来到公司3年来,参与了多个项目的技术改造与创新,凭着年轻人的拼劲和钻劲,成为环保、生产方面的“行家里手”。

“见证着腊山热源厂一步步建成,从参与项目建设,到看着项目最终落地,感觉很欣慰。”他指着面前正在运转工作的热泵房告诉记者,刚来到厂里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潜心钻研技术创新 成为“材料学痴”

2019年,腊山分公司安全生产技术处根据生产运行数据,发现锅炉排烟温度较高且烟气中含水量偏高,造成大量蕴含潜热的烟气直接排放,大部分热量被白白浪费。针对此情况,分公司相关部门经过分析研究,决定建设烟气余热回收项目,充分吸收烟气中潜热和显热,节约能源、增加供热量并解决烟囱冒“白烟”现象。

项目该采用什么技术和设备成了第一个难题。经过设备实际运行和反复研究,张桐发现烟气中显热可以利用“氟塑料间壁式换热器”装置直接回收,此装置较传统“省煤器”采用的材质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不易积灰、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特别适合脱硫塔入口处含硫量较高、温度较高的烟气余热回收。

而脱硫塔后的潜热因为含水量高、烟温低,用传统方法是根本无法回收烟气余热的。看着蕴含大量潜热的烟气白白浪费掉,张桐下定决心一定找到回收热量的方法。通过翻阅论文文献、查看工程实例,张桐发现利用“喷淋雾化换热”技术将潜热“取出”,再利用“吸收式热泵”技术将热量“释放”用于清洁供热真是一对“黄金搭档”。

为保证新技术顺利应用落地,切实为百姓提供清洁取暖成果,他不止一次钻入烟道对设备布置和烟气流场进行实地勘察。为保证设备寿命和换热效果,请教母校大学老师、材料学领域专家,反复对各类钢材特性进行研究。在重庆大学热能与动力专业研究生、现任锅炉车间主任张现晨协助下,通过对锅炉各工况下的运行参数详细分析与潜心钻研,张桐最终完成了技术方案和参数确定,他最终成为了同事口中的“材料学痴”。

翻遍图纸走遍现场 又变“土建达人”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理论通往实践的道路往往充满千难万险。技术方案确定了,在烟气余热回收项目施工过程中,张桐又变身成了“土建达人”。面对20多米高的钢制灰库整体迁移吊装,他始终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一刻不离地在现场进行工作调度。

热泵厂房位置的地质条件非常差,根本无法用常规基础施工工艺。为确保工程安全建设,设备安全运行,通过研究相关基础施工工艺并与设计院人员商讨,确定用泥浆护壁灌桩柱技术进行施工建设,大大增加了基础强度和安全性。换热的核心设备喷淋塔要建设在原有环保系统中,烟气的流场和喷淋管道的布置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他又在30多米高的环保设备上爬上爬下确保烟气和喷淋水最佳工况。在施工过程中,张桐发现余热回收系统凝结水本应用于脱硫塔补水,但腊山分公司脱硫塔实际运行无需补水,为避免水资源浪费,张桐将凝结水进行一系列工艺处理,达到一次管网补水标准用于热网补水,避免再使用自来水软化处理,每小时节约用水近50吨。

烟气余热回收顺利投运 助力泉城“天蓝冬暖”

对张桐来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便是设备调试运行,就像看着孩子长大成人。可上天就爱开玩笑,热泵点火调试的那天却不怎么顺利,张桐立即跟厂家交流调整了燃气压力,检查燃烧器保护程序,调整设备运行参数。在一番忙碌后,观察孔中看到了淡蓝色的火焰,控制屏上显示出1吉焦的热量,他终于如释重负。所有的辛苦付出化作了成功的喜悦与欣慰。

张桐将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投运和水煤浆锅炉运行参数相结合,既提高了全厂热效率,也增加了清洁供热保障能力,让一线员工享受到“轻动手指”的科技绿色供热方式。不仅“温暖”千家万户,也降低了一线职工的劳动强度。

据悉,腊山分公司通过实施烟气余热回收,可为济南西南片区增加345万平方米供暖面积,年减少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23吨、217吨、130吨,为助力泉城“天蓝冬暖”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章来源:《建筑材料学报》 网址: http://www.jzclxb.cn/zonghexinwen/2021/0507/357.html



上一篇:材料学专家周军教授去世
下一篇:天妒英才,我国知名材料学专家因工作积劳成疾

建筑材料学报投稿 | 建筑材料学报编辑部| 建筑材料学报版面费 | 建筑材料学报论文发表 | 建筑材料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建筑材料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